营商治理与企业家法治保障
北京未来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

关于部分地区营商环境恶化与司法执法不公问题及其优化路径的分析报告

 

北京未来门经济文化研究院|第25112356期

报告摘要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营商环境恶化问题,核心症结在于企业经营缺乏法治保障,突出表现为司法执法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滋生了“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司法不公现象。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市场主体信心,阻碍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报告从法律完善、媒体监督与投诉举报三个维度,系统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根除地方保护主义、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的优化措施。

一、 问题现状:营商环境中的法治困境与地方保护主义

近年来,尽管全国层面营商环境整体持续改善,但部分地区的“软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法治环境的不健全,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隐形壁垒”。

1. 企业经营无保障的核心体现:

政策不稳定、不连续: “新官不理旧账”,地方政府承诺不兑现,朝令夕改,导致企业投资预期不稳。

市场准入隐性壁垒: 通过设置不合理的资质、标准或备案程序,变相保护本地企业,排斥外地优质市场主体。

行政干预过多过滥: 行政部门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随意检查、摊派、罚款,增加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2. 司法执法地方保护的突出表现(“三案”问题):

“金钱案”: 司法人员将审判权、执行权作为牟利工具,谁给的利益多就偏向谁,严重亵渎司法公正。

“关系案”: 案件审理不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而是以权力、人情关系为导向,形成“官司一进门,双方都托人”的恶性循环。

“人情案”: 司法人员因同乡、同学、同事等“熟人社会”关系,在办案中徇私偏袒,破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具体操作手法包括但不限于:

立案环节: 对涉及本地重点企业的案件,以各种理由不予立案、拖延立案或抬高立案门槛。

审判环节: 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偏袒本地当事人;滥用自由裁量权,作出显失公平的判决。

执行环节: “胜诉容易执行难”,对本地败诉方采取“软执行”或“选择性执行”,导致外地胜诉企业的判决书成为“一纸空文”。

危害性: 上述行为不仅直接侵害了特定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更从根基上动摇了企业对法治的信心,扭曲了资源配置,最终导致区域经济活力下降、创新受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生态。

二、 优化路径与具体措施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多管齐下,构建一个法律完备、监督有力、救济畅通的综合性治理体系。

(一) 法律与制度层面:筑牢法治“防火墙”,铲除地方保护主义土壤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独立:

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 减少地方政府对司法机关的财政和人事控制,从体制上削弱地方干预司法的基础。

完善跨行政区划司法管辖制度: 对于涉及不同地区市场主体、可能受到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的商事、环境资源等案件,强制由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如互联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等)审理。

建立健全司法机关内部干预记录通报制度: 要求司法人员全面、如实记录任何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并定期上报通报,追究违规者责任。

强化法律统一适用,限制自由裁量权:

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工作: 针对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的领域,由最高法、最高检发布明确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统一裁判尺度,压缩“同案不同判”的空间。

推行案件评查和质效考核机制: 将“地方保护主义”作为案件质量评查的重点内容,并将评查结果与法官、检察官的绩效考核和晋升直接挂钩。

加大违法成本,强化问责追责:

修订《刑法》,增设“司法地方保护罪”: 对出于地方利益,故意歪曲事实、滥用法律,造成严重后果的司法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 对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的司法人员,一经查实,一律清除出司法队伍,并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

(二) 媒体监督层面:点亮舆论“探照灯”,形成有效外部压力

鼓励和支持深度调查报道:

保护并激励新闻媒体,特别是中央级和具有公信力的市场化媒体,对营商环境恶化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专业的调查采访,揭露“三案”背后的真相和利益链。

媒体应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确保报道客观、准确、公正,以事实和法律为依据,避免情绪化炒作。

构建全媒体监督网络:

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快速传播典型案件,形成舆论关注焦点,倒逼有关部门介入和解决。

主流媒体可开设“营商环境曝光台”等固定栏目,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稳定的发声渠道。

建立媒体与监管机构的联动反馈机制:

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应设立专门的媒体对接部门,对媒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快速核查与回应机制。

将权威媒体的调查报道,作为发现问题和启动监督程序的重要线索来源。

(三) 投诉举报层面:畅通救济“快车道”,赋能市场主体自救

整合与优化投诉举报平台:

统一入口: 将目前分散在信访、纪检监察、政府督查、工商联等部门的投诉渠道,在“12345”热线或全国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上进行整合,实现“一号受理、按责转办”。

明确受理范围: 清晰界定并公示关于司法不公、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的投诉举报标准和流程。

建立健全举报人保护与激励制度:

严格保密: 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和举报内容实行最高级别的保密措施。

严厉打击报复: 对任何形式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从严从快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探索物质奖励: 对于提供重大线索、经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举报积极性。

强化办理与反馈的刚性约束:

限时办结与督办: 对所有投诉举报件实行限时办结,对重大、复杂案件实行挂牌督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实名反馈与评价: 办理结果必须向实名举报人进行反馈,并允许举报人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

三、 总结

营商环境的本质是法治环境。根治“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司法地方保护主义顽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 “法律固本、媒体亮剑、举报助力” 的三位一体策略,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广泛的舆论监督和便捷的救济渠道,形成强大合力,持续挤压权力寻租和司法不公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石。

 

其他新闻
  • 未来门研究院 | 未来君近日,第八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将“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置于聚光灯下,这远非一项孤立的程序性技术调整。在我们看来,这是国家层面推动司法正义从“专业深闺”走向“民主广场”、从“卷宗正义”对接“民生感受”的一次深刻演进。它精准切中了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即人民群众日益...
    2025-11-25
  • 近日,由北京未来门经济研究院牵头,联合法媒汇平台、北京市荣丰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了一场以“现实世界资产(RAW)代币化的法律前沿问题”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就RAW资产代币化的定义、法律属性、潜在风险及合规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多项前瞻性观点。一、RAW资产代币化的核心定义与法律定性研讨会伊始,主办方...
    2025-10-23
  • 记者 | 李哲近日,由未来门研究院主办的“RAW:真实世界资产的范式革命”闭门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标——中国锦大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数字货币领域中的新兴方向“真实世界资产”,以小范围深度交流的形式,汇聚了法学、金融工程、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投资人,包括北京市荣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屈新峰律师...
    2025-10-18

合作联系:13511026999
单位名称北京未来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广告产业园12号2号楼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32937号-2


咨询电话:13511026999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广告产业园12号2号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