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未来门研究院主办的“RAW:真实世界资产的范式革命”闭门研讨会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地标——中国锦大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数字货币领域中的新兴方向“真实世界资产”,以小范围深度交流的形式,汇聚了法学、金融工程、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投资人,包括北京市荣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屈新峰律师等业内重要代表,共同探讨RAW在推动资产数字化进程中的核心机制与发展前景。
作为专注前沿科技与金融交叉研究的高端智库,未来门研究院此次将RAW设定为核心议题,反映出“万物皆可数字化”的理念正逐步从理论构想走向产业实践。

研讨会上,未来门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维博士指出,RAW并非传统资产证券化的简单“区块链化”,而是一场从资产确权、形态表达到流通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他以房产为例作出对比:
传统证券化是将大楼所有权拆分为纸质股票,依赖中心化机构登记流转;
RAW模式则是将资产本身转化为一个可编程的“数字孪生”Token,实现点对点的全球实时交易。
张维强调,RAW在底层逻辑、信任机制、流通效率和可编程性四个维度上均与传统路径存在本质区别,其核心优势在于实现资产的“数字化原生”。
在“无形资产如何实现RAW”这一议题中,研讨会展开了深入讨论。研究院特邀顾问、北京市荣丰律师事务所屈新峰律师指出,知识产权、数据、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的RAW化,核心难点在于确权与价值评估。
屈新峰律师及其团队作为RAW法律实务领域的先行者,通过法律架构设计、文件标准化与条款逻辑梳理,为RAW从理念走向合规实践提供了关键支持。他强调,“无形资产的RAW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法律框架与可信的技术方案之上。”
会议提出“分层RAW”与“预言机赋能”作为可行的解决路径,通过将IP权益拆分为收益权、治理权、衍生权等不同属性的Token,并结合链下数据输入,构建起闭环的价值实现机制。
为推动RAW落地,未来门研究院在会上系统提出了“真实世界资产框架”(Real World Asset Framework, RWAF),明确了从资产识别、SPV设立、Token铸造、合规发行到二级市场流通与生命周期管理的全流程标准化程序。
该框架特别强调了法律结构设计、合规审查与智能合约执行的有机结合,为项目方与投资者提供了清晰、可信的操作指引。
尽管RAW赛道具备激活万亿级“沉默资产”的潜力,与会专家也一致指出,其发展仍面临监管政策不明确、技术标准缺失、市场认知不足等挑战。
面对这一新兴领域,未来门研究院与荣丰律师事务所屈新峰团队共同呼吁,欢迎更多法律、金融与技术人才投身RAW生态建设,共同推动行业从概念探索走向规模应用。
“RAW不仅是一场技术升级,更是一次生产关系的重构,”张维在闭幕发言中表示,“我们期待与更多伙伴携手,构建一个更高效、透明、开放的真实世界资产新生态。”